蝎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受到外界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,尤其是人工養殖蝎子改變了其生態環境及生活習性,不利于蝎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。因此,必須了解各種環境因素對蝎子的影響,從而創造一個更適合蝎子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生態環境,提高人工養蝎經濟效益。影響蝎子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因素很多,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。 
蝎子為冷血動物,機體沒有調節體溫的功能,體溫只能隨著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,因此蝎子的交配、產仔、生長發育和繁殖以及休眠越冬等活動,均需在適宜的溫度下才能進行。 當溫度在-5~40℃時蝎子均能生存,低于-5℃會被凍僵、凍死,高于40℃會患體懈病死亡。溫度在-5~10℃時,蝎子會失去活動能力,不食不動,開始入蟄休眠。溫度在10~12℃時,休眠的蝎子開始蘇醒出蟄。溫度在12~20℃時,蝎子的活動減少,同時生長發育受到抑制,往往因消化不良而產生腹脹,還會使母蝎體內仔蝎孵化期延長和停止交配,孕蝎會由于腹脹導致體內仔蝎孵化失敗而終身不孕或死亡。 蝎子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20~39℃,但如果溫度在20~25℃之間,則初生蝎的吸收蛻變期、雌蝎的產后息養期相應延長,甚至有時會因氣溫長期偏低造成母仔雙亡。當溫度在28~39℃時,蝎子的活動最旺盛,且充滿活力,生長發育加快,產仔、交配大都在這個溫度范圍內進行。當溫度在32~38℃時,初生仔蝎的吸收蛻變期和母蝎的產后息養期最短。當溫度在40~42℃時,蝎體內水分的蒸發量加大,在得不到及時補充時,極易引起脫水死亡現象。當溫度超過43℃時,蝎體會很快產生烘干性失水,表現為肢體癱瘓,不久便死亡。 從剛出生的仔蝎到成蝎、孕蝎的各個發育階段,對溫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。剛出生的幼蝎,若氣溫在30℃以上,10~30分鐘便蛻殼而出,爬上雌蝎的背上,經5~7天第一次蛻皮后便可離開母體自由尋食;若氣溫低于25℃,幼蝎則難以蛻殼而夭折,或者活力不夠,爬不上母背而死亡。當溫度下降至15~20℃時,第一次蛻皮的幼蝎食欲及活動明顯下降,第二次蛻皮就難以進行,生長會停滯。以后的幾次蛻皮同樣要求溫度在30℃左右最為理想。 蝎子繁殖也要求一定的適溫范圍,但該范圍較生長發育的適溫范圍窄,一般接近于蝎子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范圍。在此范圍內,蝎子的繁殖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。30~41℃對雌蝎孕卵及胚胎發育最適合,27~38℃對產仔最適合,20~24℃即不產仔;25~36℃對雄蝎發育最適合。成蝎在較低的溫度下雖能生存,壽命也較長,但其性腺不能發育成熟,不能交配產卵,或產卵極少且多為不孕卵;當氣溫低于25℃時,胚胎發育延緩,臨產母蝎常常發生流產;當晝夜溫差超過10℃時,流產現象更嚴重。在過高溫度下,成蝎壽命短,特別是雄蝎精子不易發育形成,或失去活力,也影響交配行為;雌蝎產下的卵多為未受精卵。雌雄蝎交配的最適溫度范圍為30~35℃,過高或過低對蝎子交配都會有影響。
|